集約化種豬場生物安全體系是通過各種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脅、保護豬群健康、保證豬場正常生產發展、發揮大生產優勢的方法集合體系的總稱。一個嚴格、全面、系統的內防外控的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對于養豬生產尤為重要。
1、引種
初次引種,在選擇供應單位時,盡可能減少供應單位數量,盡量做到種源引種供應單位的單—性;同時需考察種豬健康水平,有必要要求供應商提供血清檢測報告及其健康歷史。要讓本場獸醫與對方獸醫溝通討論,商定一套適宜的隔離與本土馴化計劃,確定隔離期、檢測與免疫接種需要。
2、隔離舍
規劃設計在豬場設計中,京鵬環宇畜牧建議:隔離區好坐落在生產區的邊界之外。隔離舍與大群之間的理想距離是4.8公里,但至少要達到400米。從布局上應考慮主流風向和表水徑流,確保不會將污染從隔離設施帶到大群。
管理場區內基礎設施設備和建設要符合管理要求,生產工作須科學化、養殖紀錄要規范化,區內的豬群要有可追溯標識。按照全進全出模式運營,所有引進種豬都應與大群隔離不下于八周,其中四周完全隔離,在第四周時由獸醫對豬進行采血檢測,檢測結果出來之前任何動物都不得從隔離舍轉出。
3、生產流程
各單位應采用全進/全出生產系統,以降低飼養環境中的病原水平。當病原水平高的時候,這種系統能夠降低發病風險。而且,還能防止疾病從高日齡豬只傳給年輕豬只,從而改進豬場的健康狀態和生長速率。
4、豬舍布局
在中國養豬建設過程中,根據規模大小,可分為一點式、兩點式、三點式或多點式布局。較小規模的豬場可根據土地面積大小設計一點式,這樣管理比較方便;大規模的豬場(如超過2400頭母豬的豬場),可根據管理要求設計兩點式或三點式,每個區域布局可根據主風向把保育區放在上方向,其他飼養區域可布局在下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