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是為了阻止或降低病原進入豬場以及傳播的風險,保持并改善豬群健康。當前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嚴峻,非瘟野毒與致弱變異毒株并行,截止目前科學家還沒有研發出任何安全有效的疫苗,豬場只有通過構建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實現非瘟等烈性傳染病有效防控。接下來我們談談豬場日常管理的一些細節。
確定豬場外的“臟道”(外來車輛行駛的道路)和“凈道”(豬場場外中轉車輛行駛的道路),臟道與凈道盡量不得交叉。豬場場外中轉的車輛,要嚴格在凈道行駛,且原則上不得在豬場內使用;若須進入豬場生活區,則須先經過嚴格的車輛洗消、烘干、人員洗消,并經實驗室PCR檢測合格后駛入;嚴禁進入內部生活區及生產區。豬場外的臟道和凈道在每次使用后,都要安排人員及時進行清洗、以保證豬場周圍環境的安全。
基于豬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增加了負責整個豬場生物安全的專門崗位——生物安全部長,負責整個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按豬場的不同功能區域設置不同的區域生物安全小組長,負責豬場具體某個區域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豬場生物安全部長或生物安全組長應直接向豬場總經理匯報,也可以由總經理兼任或者由總獸醫師兼任;各生物安全小組長,可由各生產功能區負責人兼任,并向生物安全部長(或組長)匯報。
必須讓豬場所有的工作人員思想中引入生物安全的意識,并且貫穿到日常工作的始終,時刻嚴格按照豬場生物安全管理原則進行生產工作。所有人員在豬只轉群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指定專門的出豬人員,出豬人員可以安排即將休假的生產區工作人員,其中一人負責在出豬臺的凈區趕豬,另一人負責在出豬臺的灰區趕豬,注意在趕豬期間每個個只能在自己所負責的區域活動,不得跨區域流動,在本次趕豬結束后,出豬人員直接從出豬臺的臟區出豬場,進行正常休假。豬場內部其他員工(例如,辦公人員、廚房人員、物資中轉人員等)只能在本區域流動,不可跨區域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