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豬場緊靠公路及村莊,人流量、車流量及噪聲較多,因而病源較為復雜對養豬場的危害大,引發疫病的幾率十分高。因此,在建立生物安全體系時要 分注重外部及內部豬場生物安全的健全以達到控制疫病的目的。
1.人員的管理制度
在生產過程中,飼養員是很重要的因素,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員工的文化及生活工作環境對防治起著關鍵作用。因建立合理健全的員工工作生活環境以及加強員工知識的培訓。
2.豬場周圍應圍墻、 綠化帶及防疫溝的建立
針對該場周圍人流量較多,應禁止外來車輛的進入及非工作人員的進入,設立圍墻及綠化帶降低噪音對豬舍的干擾,防疫溝可有效的防止外來病源的進入。在豬場周圍較進的公路旁設立禁止鳴笛的標志及外來人員遠離標志,減少噪音帶來的應激和外來病源的傳入。
3.嚴格的制度
可有效清楚豬場內外部的病源,是保證豬場健康的重要手段。員工在進出生產區要按照規定更衣、換鞋;各個畜舍門口設立池;外來車輛要進行嚴格的措施方可進場;豬場內每周至少兩次,及時清理場內各地的垃圾;排污溝定期清掃,不留污物,保證場內各地干凈。
4.豬場環境的控制
豬場進行全封閉式管理,避免外來人員參觀,防止帶入外來病源,定期清除四害,安裝防鳥網。并且在豬場外圍要設立措施防止村莊散養畜禽接近傳播病源。保證畜舍內干燥通風、適宜的溫濕度及飼養密度。建立適宜的清糞系統,使糞污可及時清理,病死仔豬及
胎衣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可疑病豬及時隔離診治。
5.飼料及水源的控制
飼料購買要及時了解周邊疫情,及時和同行業溝通交流,采購來自非疫區的沒有污染的原料;使用質量穩定、可靠的預混料,杜絕霉菌污染,堅決杜絕添加生長激素及其他違禁藥物,合理保存飼料,防止飼料霉變對豬健康產生危害。時常檢測水源細菌的污染情況,保證飲水和飼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