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豬場生物安全?抓好疫病排查工作,及時排查、隔離發病豬,及時采取血樣送檢,查清病因,并按規范程序報告處理。養殖場必須改進落實雨污分流、干濕分離措施,糞污和生活垃圾及時運送無害化處理場。采取固糞堆積發酵,污水采用氯制劑。對病死畜一律實行深埋焚燒無害化處理,并用漂白粉做表層土及運輸路的徹底清理。
堿類(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適用于建筑物、木質結構、水泥表面、車輛和相關設施設備清洗,酒精和碘化物適用于人員洗消。常見藥及其濃度是0.8的氫氧化鈉、0.3福爾馬林、3鄰苯基苯酚、10的苯及苯酚、次氯酸鹽戊二醛等。具體要求:對外來的和豬場內部的人員嚴格按照制度,做好洗消、更衣、隔離措施,至少隔離不少于5天;對隨身攜帶食品、水果或不含豬產品成份的禮品,一律進行紫外線殺菌照射15分鐘,嚴禁帶入生產區。
嚴格管理,包括出入人員、移動車輛、移動生豬、裝豬臺、轉運道路、場區環境、參與以上工作人員,均要嚴格落實全方位洗消措施,堅決杜絕傳播隱患問題發生。三是做好豬群的流動管理,落實全進全出管理措施,執行“清掃-洗消-沖洗-干燥-熏蒸”程序,避免因洗消不徹底,導致上下批次豬間交叉感染。
一是規模養殖場一般不準飼養其它品種動物,一旦仔發現流浪貓、狗,要堅決予以捕獲上繳或撲殺。場內要定期開展滅鼠滅蟑和生豬體內體外寄生蟲防治。對場內外和舍內外環境、縫隙、巢窩和洞穴等,用40辛硫磷澆潑溶液、氰戊菊酯液等噴灑除蜱,消除疾病傳播。
二是做好養殖場滅蠅滅蚊措施落實,減少蚊蠅數目。可在飼料中添加益生素、酶制劑等有助于腸道吸收消化的有益物質,減少氮的排放量;同時,對豬場糞污進行日掃日清,及時運送糞污無害化處理場。
三是對種豬加強管理,定期檢測,避免因種畜或配種方式問題,引發疾病相互傳染。四是加強流動管理,固定后備豬、種公豬、空懷豬、妊娠豬、分娩豬、保育豬、育肥豬分區管理和責任人,嚴禁相互間串舍和借用生產工具。五是對豬場餐廚剩余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絕不可僥幸飼喂生豬。